220303-220330读完
0319
两个人彼此的爱慕关系没有了,但仍然有对过去友谊、岁月的一种尊敬。中国文化中,“义”的精神来源于我故乡山西的一个历史人物“关公”,他是中国经典小说《三国演义》里的重要角色。在中国人际关系越来越实用主义、人与人关系越来越淡泊的现实氛围中,我非常怀念我过去在山西的生活中,所能感受到的情义。
生命的过程对我们来说只有一次,每个年龄段所面临的问题对个人而言都是崭新的。
0313
我的思绪一下又回到多年之前的那个午后,一个初出茅庐的莽撞青年敲他的房门。那一天,要是先生不在家,要是先生没有开门,要是我在他开门之前就转身离去,我的生活会是怎样?此刻,为我开了门,把我带进创作之门的先生就在我身边。他依旧沉默,像听得懂黄河的声音。是的,黄河的水声也是一种方言,先生听得懂。
对啊,就像《三峡好人》里面,三明带着工人回了山西,《天注定》里面他又带着工人来接老婆,他们之间是有关联的,只是同一条船,同一条河流,摄影机落到了不同的人身上,就有了不同的故事。我其实是刻意在建立我个人电影之间细微的联系。如果有一天重放我的电影,我觉得次序是《站台》、《小武》、《任逍遥》、《世界》、《三峡好人》、《天注定》,我可以把他剪成同一部电影,放一个九小时的什么呢?叫《悲惨世界》!(笑)
0311
有一位女生,二十岁左右怯生生的样子,放映后她问:导演,我想问你一个会让你不愉快的问题,你为什么要拍这样脏兮兮的上海,拍这些有政治色彩的人,给西方人看吗?我说:我在拍上海的某个侧面,上海除了浦东、淮海路之外,还有苏州河两岸密集的工业区,还有南市那些狭小的弄堂,生活就是这个样子,上海就是这个样子。女生突然愤怒起来:那你有没有考虑,你的电影被外国人看到,会影响他们对上海、对中国的印象,甚至会影响外国人对中国投资的信心?我也愤怒起来:想那么多外国人干吗?就为了那些投资,为了外国人怎么看中国,我们就忽视一种真实的存在吗?中国十三亿人口中有很多人依旧生活在贫穷的环境中,难道我们可以无视吗?
短暂的沉默后,女生对我轻蔑地一笑,说道:是啊!为了祖国的尊严,我们当然不应该描述那些人的情况。
我被她的话惊成了傻子,我突然发现了这些“爱国主义者”的逻辑。他们所谓的“爱国主义”就是基于那些虚幻的国家意识,而忽略活生生的人的命运,这其实是畸形的爱国主义。脱离人本主义的“爱国主义”是可怕的。如果集体回避我们的社会问题,如果我们的文化没有能力反映我们生存中的真实困境,未来会怎么样呢?
0308
天儿暖,有些春天的样子了。刚才吃饭,一对儿中学生恋人坐在窗前,男孩显然不熟悉菜单,一页一页仔细阅读着,在像看着考题。女孩一直看着窗外,他们那样宁静。男孩点菜那么慎重,是第一次约会吗?这餐饭仿佛关系着他的未来,好像代表着他能给她的生活。望着他们,我春心荡漾。
220305
后来,我当导演。酒量越来越大,胆量越来越小。熟人越来越多,朋友越来越少。每天睡不醒觉,昏天黑地,稀里糊涂。某一天,穿过城市的时候,发现又是草长莺飞之时,突然偷偷想了下我的青春。
220303
不同的是,几十年后这条铁路提速了。白色的“和谐号”靠在上海站的时候,忽然想起上学时,班上有一个上海同学,大家喜欢当着他的面讲上海人的笑话。先把北京人贬损一下,说北京人把外地人都当“下级”,而上海人则把外地人都叫做“乡下人”。
以前,在电影界有一个故事。据说,某上海摄制组关机的时候聚餐,制片主任站起来高声说,“各位,今天我们一定要一醉方休!”然后回身对服务员说,“小姐,请上一瓶啤酒。